涂料企业网

搜索
涂料企业网 首页 新闻资讯 企业专访 查看内容

中信重工任沁新:水泥行业在节能环保领域大有作为

2019-5-17 10:48| 发布者:admin| 查看:174| 评论:0|来自:[db:出处]

摘要:“两会期间,我们经历了北京天气的三段曲,分别是晴天白日、雾霾和沙尘暴”,近日,在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接受中国水泥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任沁新表示 ...

“两会期间,我们经历了北京天气的三段曲,分别是晴天白日、雾霾和沙尘暴”,近日,在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接受中国水泥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任沁新表示,今年两会上有两方面最受代表关注,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环保话题。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如若不重视,在未来竞争中必然会处于被动地位。而“环保”作为一道发人深省的考题,怎样应对,怎样治理,百姓关注、高层关切,也牵动着代表们的心。

走出“两高行业”误区。任沁新在此次两会上的提案之一就是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水泥窑消纳城市垃圾,并认为水泥窑是目前协同处理城市垃圾和其他固废的最佳途径。“很多人对水泥行业的看法还是停留在十年前的湿法小水泥窑,认为水泥行业是‘两高’行业,我始终认为这是个误区。我在多种场合呼吁要逐渐消除这个误区,实际上水泥行业属资源类行业、并具有消纳固体废弃物的工艺特性,尤其是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在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任沁新认为:水泥行业在未来节能环保领域将大有作为。

任沁新之所以如此自信,源于中信重工自主研制、并在洛阳黄河同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河南首条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示范工程成功投产一年后带来的创新突破。任沁新认为这是继水泥余热发电和矿渣粉磨技术之后中信重工在节能环保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该项目2011年3月6日开工,2012年3月23日开始热负荷联动试车,日处理垃圾量500吨,项目设计年处理生活垃圾16.5万吨。与建设一条日处理500吨垃圾的垃圾焚烧厂相比,每天可以节约用煤量48吨,为水泥厂节约矿石65吨。像洛阳这样的城市,两条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中信重工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水泥窑高温、碱性环境、停留时间长的技术特点,集成应用多功能齿辊式垃圾破碎机、L型垃圾焚烧炉等关键装备,开发出包括垃圾存储、破碎、协同处置等工艺系统,将原始生活垃圾经过市政垃圾运输车送入厂区内储存车间,经破碎后由皮带机输送至L型垃圾焚烧炉;引入窑头三次风(850℃以上)入L型垃圾焚烧炉进行高温燃烧,燃烧产生的烟气再回到窑尾分解炉中彻底分解,避免产生气体二次污染;焚烧产生的灰渣转运至水泥窑生料磨内粉磨,作为水泥生料原料使用。该技术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垃圾储存与破碎系统、垃圾输送系统、垃圾焚烧系统、垃圾灰渣储存与输送系统、异味处理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为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技术途径。

任沁新透露,项目初期,中信重工认为只要国外有成熟的水泥窑垃圾处理技术,就可以与之合作,以便减少弯路,但提供了中国城市垃圾样本后方知国外先进技术也会遭遇水土不服。为此,中信重工确立了自己的技术思想,开发出符合国情、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稳定运行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提出绿色复合型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任沁新表示,中信重工还提出一个新概念——绿色复合型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即在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上,融合余热发电技术,矿渣粉磨技术,城市垃圾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智能化控制,寻求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实现在一个总控室里指挥操作,力求降低能源消耗和高效运行,真正实现节能环保。

“坚持高端定位,优质客户,核心装备,成套服务,走有中信重工特色的技术发展路线。”采访中,我们加深了对中信重工这一理念的理解。

临近采访结束,任沁新如此总结:只要用创新的视角看,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参加了两届人大代表会议,都强烈呼吁国家应从法律层面、政策层面和运作层面强力支持水泥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推广先进的技术,用科技打造节能环保产业。

如原国家建材局局长、中国水泥网总顾问王燕谋所言,水泥行业第二次转型升级的特征是以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为目标,开发新技术、采取新措施,深化调整结构,实现生产方式向更高层次转变。而在这一过程中,政策引导和支持的重要性程度不言而喻。目前一些水泥企业尝试投资建设了协同处置城市废弃物和污泥处理线,但凡能顺利长期运行的作业线都需由当地政府的有效政策作后盾。水泥企业的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和推广,不仅为提高企业效益,也是尽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尤为重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